连州,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西北部,地处五岭南麓,境内丘陵密布,河溪萦绕,山岭水曲的高低地势,抒写着这座古城千百年的发展与变迁。
绵延蜿蜒的山水之势,使连州的地貌呈现出“连万山为一山,连众水为一水”的水秀山青。
隋朝开皇十年(公元590年),这里以矗立境南的黄连岭为名,始置连州。
亿万年来造就了一个世界洞河奇观连州地下河。它位于历史文化古城连州市东北26公里处,在粤桂湘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,是一个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。
它以其神秘、瑰丽的石钟乳及洞穴暗河而蜚声中外,有广东地下第一河之称。
湟川三峡是珠江水系,流经连州境内的重要交流,千百年来孕育着连州百姓的繁衍生息。
每年夏季,湟川三峡的江水上,一条条满载水晶梨的乌篷船给人们带去清凉,仿佛秦汉时期的水上市场再次浮现。两千多年前,这条黄金水道承载着往来商贾的梦想奔流向远方。
如今,成为人们向往的山水旅游地,每年迎接着数十万人的慕名而来。
大自然艺术巨匠的神刀妙手,把这里的山水雕塑成一支兼有“长江之险”与“漓江之秀”的诗画走廊。两岸崖壁奇异,直如刀削,壁中叶石,石中吐水,悬空落河,如雾如纱。
这里有著名的马尿峡,还有古代的纤夫道、楞伽古峡、古戏台等,历史在这里沉淀,历史在这里展现!
秦汉古道绵延千年
在连州市大路边镇的山野间,有一条绵延数千米的石道,这便是历史上开启了中原与岭南交往的“秦汉古驿道”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往来的车马轮转中,疏通了连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命脉。大路边镇的老铺村,因过去古道两旁商铺林立而得名。这条古老的商业街见证了连州经商文化的兴起。
商贸让这里声名鹊起,吸引了众多中原的文人墨客经由这条商道蜂拥而至,带来了中原文化在岭南的落地生根。刘禹锡开创的兴文重教传统,吸引了大批周边的儒生来此求学,连州也由此成为一片文化圣地。
百转千回的古道和兴学重教的文人,共同汇聚成连州文化延续的缩影,也见证着连州深厚文化的千年传承。
“布袋木狮舞”:“瑶族历史活化石”
省级非遗“布袋木狮舞”是一种集歌、舞、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,表演时,道具狮头根据锣鼓、唢呐的伴奏做出前甩、咬合等动作,而藏于狮被下的舞者则摆出各种夸张的造型,变幻莫测,情趣盎然。
“布袋木狮舞”是从瑶族先祖迁徙中的感悟里孕育而生的,全套72个动作,凝练了路途的不易与开拓的智慧,素有“瑶族历史的活化石”之称。
如今在龙潭度假区内还居住着一群瑶族同胞,每天为游客带来纯正的瑶族表演。
1993年,第一批水晶梨苗在连州潭岭、山塘等地区扎下了根,充足的日照、丰沛的降水为它们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,也赋予了连州水晶梨皮薄果嫩、清甜多汁的优势。
由于口感好,富含多种有机成分及膳食纤维,成熟于酷暑的水晶梨迅速成为岭南人消暑的利器。每年夏季,到连州地下河避暑,吃连州水晶梨消暑成了游客首选的出游活动。
连州西北角,大、小龙河出口处,坐落着一座千年古村——沙坊村。沙坊村产的沙坊粉更是声名在外。
切好的鲜粉在油脂的激发下产生诱人的香气,佐以提前配好的辅料,一碟酸辣入味的炒米粉便出锅了。
豉汁排骨蒸粉制作看似简单,却总能将“沙坊粉”的特质发挥到极致。沙坊餐桌上的美味还有还有“牛腩汤切粉”、“油炒沙坊粉”......
除水晶梨外,连州菜心、东陂腊味等当地特色物产也慢慢崛起,以连州地下河为主体的蓬勃观光活动,正托举着生态农业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。
因地制宜,寒耕暑耘,连州人用不懈的探索,让连州地下河、湟川三峡、秦汉古道重说历史;用辛勤的劳动使高山上的梨果丰硕,连菜心美名远扬。连州人用旅游及特色物产名片连通着这里跟外界,连通着人们当下的辛苦与甜蜜的未来。